尺素金声丨多措并举,保产稳供
物价,百姓最关注的经济话题之一。
“今年大白菜的价格,就是大伙儿说的‘白菜价’。”又到了冬储大白菜上市的季节,北京新发地市场内每公斤白菜的平均批发价为0.55元。
“五花肉10块多一斤,国庆节后又降了一点。”中秋国庆过后,肉蛋价格震荡回落。
10月至今,降价促销的车企达10余家,多款热销车型优惠幅度最高达5.1万元。
百姓身边商品价格的“亲民”,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得到宏观反映。前三季度,全国CPI(居民消费价格指数)同比仅上涨0.4%。其中猪肉价格平均下降6.8%,淡水鱼、鲜菜、羊肉和牛肉价格降幅在2.4%—4.5%之间。10月份,CPI同比下降0.2%。
相比之下,一些国家经历了四十年来未见的高通胀,对居民生活影响非常明显。
过去十年,我国物价运行平稳,CPI年均涨幅为2%左右,既稳定了经济秩序,又有利于基本民生。
物价是供给和需求平衡的结果,我们能够生活在一个物价相对十分稳定的社会,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对物价问题的高度重视。
粮价是百价之基,我国高度重视“三农”工作,粮食生产连年丰收,成为物价稳定的基础。2022年我国CPI同比上涨2%,这离不开“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.3万亿斤以上”的托底支撑。
过去三年多来,我国采取得力措施减少疫情对经济的冲击,继续保持全球领先的制造业优势,从供给方面平抑了物价过度上涨。在此基础上,我国多措并举保产稳供,维护了物价总体稳定。
物价涨不涨,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老百姓的钱“毛”不“毛”,也就是与货币发行数量直接相关。近年来,我国始终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尤其是利率政策区间,不搞“大水漫灌”,这与西方国家大搞无节制量化宽松政策和持续疯狂加息截然相反。中国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,让人民币成为日益坚挺的货币,有力保障了居民钱袋子稳定。
当然,物价的持续低位运行,也让一些人不免担心,这会不会演变成通货紧缩。
物价走低特别是负增长,确实是通缩紧缩的重要因素之一,但简单把物价走低等同于通货紧缩是不科学的。经济学界通常认为,通货紧缩的典型特征,需要总体物价水平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下降,并表现为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和伴随着经济衰退。
以这样的标准看,虽然今年我国物价在低位运行,但货币信贷总量保持较快增长,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速依然在10%以上。与此同时,经济持续恢复向好,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.2%,在国际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,其中三季度环比增速比二季度加快0.8个百分点。
再看与物价直接相关的消费指标。今年以来,我国消费保持了持续回稳向好态势。前三季度,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8.8%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.8%,服务零售额增长18.9%,显现出强韧的消费活力。
因此,综合物价水平、需求恢复、经济增长、货币供应量等因素判断,中国经济不存在所谓的通缩,后期也不会出现通缩。看全年,随着我国市场需求稳步扩大,供求关系有望总体稳定。(人民日报客户端) 【编辑:于晓】
中新网11月28日电 据工信部网站消息,1-10月份,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持续回升,出口降幅收窄,效益持续改善,投资稳定增长,地区间营收分化明显。
1-10月份,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.7%,增速较前三季度提高0.3个百分点;增速分别比同期工业、高技术制造业低2.4个和0.2个百分点。10月份,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.8%,较同期工业高0.2个百分点。
电子信息制造业和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。图片来源:工信部网站
1-10月份,主要产品中,手机产量12.5亿台,同比增长1.6%,其中智能手机产量9.06亿台,同比下降4.8%;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2.81亿台,同比下降20.8%;集成电路产量2765亿块,同比增长0.9%;光电子器件产量11753亿只,同比增长9.3%。
1-10月份,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6.9%,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1.2个百分点,比同期工业降幅深2.7个百分点。10月份,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与去年同期持平。
电子信息制造业和工业出口交货值累计增速。图片来源:工信部网站
据海关统计,1-10月份,我国出口笔记本电脑11774万台,同比下降18%;出口手机6.42亿台,同比下降6.5%;出口集成电路2218亿个,同比下降4.1%。
1-10月份,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2.1万亿元,同比下降2.9%,较前三季度降幅收窄0.5个百分点;营业成本10.5万亿元,同比下降2.6%;实现利润总额4826亿元,同比下降18.2%,较前三季度降幅收窄0.4个百分点;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%,较前三季度持平。
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、利润总额累计增速。图片来源:工信部网站
1-10月份,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.6%,比同期工业投资增速高0.7个百分点,但比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低1.7个百分点。
电子信息制造业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。图片来源:工信部网站
地区间营收分化明显
1-10月份,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东部地区实现营业收入82003亿元,同比下降3%,较前三季度降幅收窄0.8个百分点;中部地区实现营业收入19834亿元,同比下降3.9%,较前三季度降幅收窄1.3个百分点;西部地区实现营业收入17982亿元,同比下降1.9%,较前三季度降幅加深1.8个百分点;东北地区实现营业收入823亿元,同比增加9%,较前三季度回落0.5个百分点。四个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占全国比重分别为68.0%、16.4%、14.9%和0.7%。
电子信息制造业分地区营业收入增长情况。图片来源:工信部网站
1-10月份,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京津冀地区实现营业收入5995亿元、同比下降6.3%,较前三季度降幅持平,营收占全国比重5%;长三角地区实现营业收入33990亿元、同比下降3.8%,较前三季度降幅收窄1.1个百分点,营收占全国比重28.2%。